当前位置: 热门专题 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开局之路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双循环”让国民经济堵点这样打通
2020年正值“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规划之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包括“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内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至关重要——它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的第一个五年,是迈入高收入国家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实现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注定要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今年中央多次提出 “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有学者分析,“双循环”战略将贯穿“十四五”始终,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
当新格局遇上“十四五”规划,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双循环”又该如何实现?哪些领域又会迎来机遇?
值此“十四五”开局之际,红星新闻记者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他曾参加过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研究或有关的文件起草工作。
一、双循环经济是要让国民经济难点堵点打通
红星新闻:不久前党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该如何理解双循环经济格局?
张立群:双循环经济格局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中国经济良好的增长态势建立起来,由此带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
首先应该抓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通过中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带动中国生产和供给体系全面恢复。“需求带动供给”的过程当中,使得国内经济尽快顺畅循环起来。
从宏观方面看,从生产到分配到交换到消费,这个循环链条让它全面畅通;从微观来看,从企业的产品生产到销售,再到下一轮生产组织,让它全面畅通。
实际上就是让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各个系统,把难点堵点打通,把需求不足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通过市场需求的持续活跃,带动生产的持续活跃,以此带动中国经济良好发展的态势尽快建立。
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激活后国内经济大循环会顺畅循环起来
红星新闻:双循环格局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又有何意义?
张立群:中国市场,包括像芯片、铁矿石,包括汽车零部件、农产品等多方面的产品需求,对全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订单来源。所以中国市场的全面活跃,对主要国家的产业订单,对其产业的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拉动力量。
中国制造也是世界供应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经济恢复良好发展态势,从供给方面必然对世界市场形成非常重要积极的支持。中国经济恢复良好增长态势,是世界经济在困境中复苏的一个强劲的动力源泉。
因此,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当中,中国经济大循环的全面畅通,对中国非常重要,对世界也非常重要。
红星新闻:实现双循环格局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张立群:现在中国经济进一步恢复的主要障碍是需求不足。如果企业订单不足,就不会再进一步的恢复和扩大生产。
所以说经济进一步恢复、增长水平进一步提高,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需求不足矛盾,扩大内需至关重要。只要把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激活,那么国内经济大循环就会顺畅的循环起来。
扩大内需,最重要的是要把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市场需求不足的时候,企业和居民都是顺周期的行为特点:市场越不好,企业越不会去扩大投资,居民也不会扩大消费。
这时候政府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强力扩张,就非常重要。它会带动企业投资活跃,带动就业和居民消费活跃。
三、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需全面提高
红星新闻:您觉得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否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张立群:未来5年是中国经济“第二个百年”开局的5年,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占据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位置。
我个人认为,“第一个百年”我们重点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第二个百年”重点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十四五”这5年,要围绕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方面,要开好局起好步,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需要政府带头做表率。比如说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要全面提高,生态环保设施的建设,政府也要从过去“有没有”的理念转向“好不好”的理念。
这其中,包括地下管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大江大河水利治理体系,也包括教育、医疗、卫生这些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等等,都要高标准高水平起步,把这些工程建设真正做好,为第二个百年现代化奠定高水平基础。
四、供需不足矛盾将通过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化解
红星新闻:哪些因素会继续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增长?
张立群:十四五期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需求不足的矛盾,这是十三五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十四五开新局,要着力解决需求不足的矛盾。前面提到扩大内需战略任务,一定要在十四五期间把它落实好。
第二个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些矛盾问题,包括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大城市人满为患,中小城市人气不足等等这些发展不平衡,也包括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还包括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等等这些问题。在十四五期间都要着力解决好。
红星新闻:您认为十四五的GDP增速会怎样?我们该如何看待GDP这个指标?
张立群:我个人认为,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速应该比十三五要提高,主要就在于需求不足的矛盾,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会得到有效的化解。中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巨大的需求潜力会全面释放。在这个背景下,我想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速要比十三五期间有提高。
但十四五最重要的还是向“好不好”的方向来开局起步,可能围绕“ 高质量发展”的考核目标会更多。但好和快是不矛盾的。好也是以一定的速度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的量和质这两个方面都是要关注的。
如果把扩大内需的战略任务落实好,我想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会更快一些。只不过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们发展的主要目标还是在“好不好”这个方面。但实现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使经济循环处于顺畅状态,恰恰是实现“好不好”的重要条件。因此,从宏观调控方面看,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我认为十四五期间扩大内需的实际成效,必然会在经济增长速度提高这个方面表现出来,在整个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关系改善这个方面表现出来。
五、双循环背景下技术创新引领新的增长点将更多
红星新闻:在双循环背景下,哪些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
张立群:机遇应该是全面的,包括新兴产业、新业态,也包括了传统产业。
十四五期间,中国仍然是处在持续快速的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时期,从工业化来看,仍然是要持续较快推进。
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城镇体系、产业体系,要保证十几亿中国人民吃穿用住行这些方面的基本需求,离不开实体经济,传统产业,工业制造业等等,因此,这些产业的发展机遇很多。
另外十四五期间信息化,包括工业化和信息化更深度融合,可能会使很多新型技术带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能够比较活跃。由技术创新引领的新的增长点,在十四五期间可能也比较多。
红星新闻:我们注意到除十四五规划外,今年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张立群:现在面对空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育新机开新局,最重要的还是谋大局谋长远。越是在错综复杂的时候,我们越应该看得远一些。
十四五规划是第二个百年开局的5年,从“好不好”的目标谋划第二个百年,不仅仅要看开局的这5年,而是要看得更为长远;要高度重视和全力做好长远发展规划,科学指导面向第二个百年的强基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来的,我们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2035年这个节点,对第二个百年的发展非常关键,是一个重要的规划节点。
来源:红星新闻